如何让孩子真正爱上阅读?
近年来,针对中学生阅读内容繁杂、阅读方法单一的现象,山东省潍坊市安丘经济开发区中学秉持“让每个孩子在阅读中快乐成长”的办学理念,聚焦语文主题阅读,让学生“多读书、读好书、好读书”,促进学生全面、主动、可持续发展。
一、打造师生共读、充满张力的语文课堂
学校立足课堂教学,以高效课堂和素养提升为目标,大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,构建适合学情的主题阅读模式。学校将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教材文本材料,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用于阅读校本丛书,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,提高学生语文素养。在这个过程中,教师探索出背景先读课、主题合读课、方法解读课等多种课型。 一是背景先读课。古人云“以意逆志,知人论世”,对作家创作风格、作品时代背景等方面的了解,能够为学生学习、体悟文本提供良好的知识铺垫。在学习讲读课文时,教师先安排一组“背景类”文章供学生提前阅读,学生在先行阅读过程中可以自主查阅和了解相关知识,为后期学习做好知识储备。例如,在学习七年级上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时,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阅读校本丛书《回忆鲁迅先生》,了解更多鲁迅的故事、文章和别人眼中的鲁迅,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。 二是主题合读课。围绕教材单元主题,教师选取教材中的精讲文章,披文入情,并链接校本丛书中同主题2-3篇文章进行阅读。通过多篇文章的类比阅读,增进学生对精读文章的深入理解。在多文合读过程中,注重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阅读和互动协作的时间,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助、互助的积极性。例如,在学习“学写传记”单元时,教师选择校本丛书中“追寻名人的足迹”散文4篇,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、析读、合作阅读,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,让学生掌握人物传记的写作方法。 三是方法解读课。教师选取教材中的一篇文章,与校本丛书中运用同样表现手法、写作手法或修辞手法的多篇文章组合到一起,进行“触类旁通”式的类比解读,让学生由对教材文章语句的赏析迁移到对阅读丛书文章的分析,加深学生对该手法或写法的认知。例如,在学习八年级上“新闻阅读”时,教师在教给学生品析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,让学生读校本丛书中同是新闻题材的“瞬间永恒·新闻万花筒”中的5篇通讯,通过迁移品析帮助学生加深对新闻写作手法的理解。 二、拓展阅读路径,把阅读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活动的拓展和延伸,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促进学生养成阅读习惯、提升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因此,学校从阅读材料甄选、阅读计划推进、家校共育等方面精准发力,把课外主题阅读落到实处。 一是精心选择阅读内容。课外阅读课程主要包括师生共读书目和自由阅读书目。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,由浅到深、由易到难分年级阶梯式推进阅读主题。七年级主要读散文、诗歌、寓言故事,八年级以名人故事、说明文、中外名著为主,九年级主要读诗歌、中外名著和文言文。学校给每个学生配备一个“阅读袋”,记录学生阅读成长档案。为了指导和规范学生的课外阅读,每个班级设计了一份“荐读品评计划表”,分时间段规定了必读、荐读书目及本年级研读的名家作品,同时还确定了品评内容,分整本书、人物、篇章等不同方面。 二是“两卡一单”促落实。课外阅读主要通过每天在校晨读、午练、暮省及双休日、节假日的零散时间完成。为了保证课外阅读计划落到实处,学校建立了完善的阅读评价体系,实行学生阅读星级评价制度,以此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,扩大阅读数量,提高阅读质量。我们为每个学生设计了课外读书卡和好书推荐卡。课外读书卡主要由学生用于记录阅读课外书的信息,一般是一周一个篇章,一月读一整本。好书推荐卡则是把自己在必读范围以外阅读的好书推荐给大家,分内容简介、推荐理由、精彩片段、感想等几个板块。 学生通过“好书推荐会”把自己喜欢的最有价值的课外书推荐给大家。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推荐一本好书,也可以根据写作需要推荐其中的篇章或片段,从而学以致用。学生阅读大都注重故事情节,文章是否有趣等,因此读起来往往一目十行,读过就算。为改变这一状况,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,如精读、摘抄等,让学生养成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的好习惯。通过自由阅读,学生积累了语言,充实了写作素材,养成了做批注和写阅读笔记的习惯。每隔一段时间,学生把读到的好书推荐到图书角,班级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换图书,使图书角的图书时常更新。教室的图书角成为学生最向往的地方。 学校为每个学生定制了“阅读银行存单”,设置必读书目、推荐书目、自选书目等板块,以周为单位将学生阅读的内容分类存放,作为每周评选“阅读之星”的重要依据。 千尺之台,起于垒土;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。唯有充分的阅读,才能有精彩的写作。学校注重读写结合,让学生广泛阅读,积累语言,提高语言的表述能力和接受能力,由读到写,以写促读,相依相生,相得益彰。通过写读后感、写人物、写场景、写情节等片段习作课,不断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力。通过“书香伴我成长”为主题的师生征文比赛,营造“读好书,好读书,读书好”的校园文化氛围。 三是家校共育提质量。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是课外阅读的重要环节。开学初,学校开展“阅读伴我行”好习惯100天打卡活动,七八年级成立“我爱朗读”阅读微信群,家长将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分享到班级微信群,语文教师做好统计汇总,做到家长监督、学生落实、教师检查反馈,形成教育合力。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、家长会、“亲子共读阅读记录卡”等形式,大力倡导读书之风,引导家长重视阅读,建设“书香家庭”。以学生链接家庭、社会,实现校园生活与家庭、社会生活的融通。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,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,为建设书香充盈、文明和谐的新生活而努力。 为了充分展示学生阅读素养和学校阅读教学的成果,学校将主题阅读与“文化节”相结合。经典诗歌朗诵、课本情景剧表演、讲故事、现场作文、晒读书笔记、“好书荐读——图书漂流”等一系列围绕主题阅读开展的活动,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,又为学生平时阅读积累的成果提供了一个展示舞台。学期末,我们根据本学期的共读书目和经典诵读内容开展阅读知识竞赛,根据竞赛成绩和日常星级评价成绩,每班评出十名阅读明星、十名经典达人,学校评出“书香班级”“书香家庭”,由级部和家委会进行奖励。一个小印章,一张小奖状,一次展示的机会,让学生充分体验与书为伴的自信和快乐。